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

点击率:10073

南门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西面,东与斗门墟镇相连,西隔水与江门市新会区相望,南与本镇八甲、小濠涌接壤,北隔黄杨山西麓水系北围涌与下洲相邻,踞于黄杨山与虎跳门水道之间。总面积1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537亩;包括十一条自然村。全村共1304户,总人口5559人,其中大多数为赵姓,属于宋太祖赵匡胤之弟魏王匡美的后人,是宋皇室后裔的聚居地。

 

南门村

南门村全貌

未标题-1.jpg

 

该村建于明正统至成化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该村的一千多间房屋中,目前还有相当一部份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村中有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的古建筑赵氏祖祠(菉猗堂),以及建于清代及民初的逸峰、崑山、意塘、意乡等四座祠堂,宗祠建筑面积3692平方米,现存的建筑传统风貌与格局保持完好。2008年菉猗堂及建筑群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条分别纵横于南门大村的石板街;一段180多米长的古围墙;23口明清时期的古井;具有浓厚清代特色的古村落“赵家庄”(也称接霞庄)和人杰地灵的自然古村落“毓秀社”等。其中以五祠及赵家庄的古建筑特色最为显著,房屋建筑规划以八卦、五行、风水、形象等布局。上述两处古迹已入选“斗门八景”,并被省旅游局定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赵家庄还被广东省文联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第一批广东省古村落。

 

南门村 (3).jpg

该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被称作“玉牒”的皇家族谱《赵氏族谱》,在元代经赵梅南续修后,到民国14年(1925)由赵古铨再续修完成的六卷《赵氏族谱》一直保存至今。据该族谱载,斗门地区的赵氏基本都是赵怿夫的后裔。赵怿夫是赵匡美的第八世孙,贡举出身,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官授承节郎,由江西鄱阳义犬乡入粤任广州府香山县令,其子隐居斗门大赤坎,为斗门赵氏之始。赵怿夫曾孙、元代人赵梅南是当时知名的地方名士,《香山县志》有传,修《赵氏族谱》,工诗词,著《菉猗诗集》,部分被编入《珠海历代诗词选》中。另外,还有《南门村志》、《宋皇室赵氏在斗门的繁衍》、《南门菉猗堂及其古文化的传播》、《南门赵族的源与流》、《忠孝义士——赵若梓》及《斗门赵氏四世祖赵梅南》等有关史料,其中部分曾刊载于《珠海特区报》及《珠海文史》等报刊和地方史料。

 

 

该村素有“诗礼之乡”之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留下不少相关文物:一套六卷《赵氏族谱》、明代刘母赵太君墓碑、赵文澜“奉天诰命”墓碑、清诰封内部郎中赵若鸾墓碑、赵时光赵殿荣等的中举功名碑、礽祖税碑、南门赵姓渡头碑、“南门乡”匾额、梧轩赵公家塾匾、“忠孝义士”和“敦厚堂”木匾等。上述文物已编入2006年版《珠海文物志》中。“非遗”方面有:粤剧曲艺、八音锣鼓乐队(在1989年12月参加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巡游时,曾接受江泽民同志、杨尚昆同志等有关中央及省市领导的检阅)、以水草为材料编织套装小盒的手工艺至今传承。

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该村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除了上述的斗门赵氏始祖赵怿夫和元代名士赵梅南外,还有因勤王抗元被敕赐“忠孝义士”称号的赵若梓;有开创了南门村的赵隆、创建赵家庄的赵维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理承审员赵慕宗;清同治六年武进士殿试钦点候选守备的赵时光;关心教育事业的归国华侨赵顺之;还有罗建才、赵成康、赵天爵、赵尧等革命先烈。

 

6355907719460944241196305.jpg

6355907719270319243512466.jpg

6355907719417194247497545.jpg6355907719420319249254207.jpg